2023年11月27日上午10:00音乐学院2023调律专业和部分音乐制作专业的学生赴“传统青铜打击乐器铸制技艺工作室”开展关于编钟制作的研学活动。
本次活动是楚风研究系列活动之二,由成征、贾珍、艾珺老师带队,邀请“武汉大城工匠”陈世辉工程师为学生们做讲解。
同学们在“千年的声音”中不仅进一步认识了曾侯乙编钟,还认识了商代的编铙,西周的四虎镈钟、晋侯苏编钟,春秋的秦王镈钟,战国的编钟,宋代的大晟钟,明代的鎏金编钟,清代的圆编钟,当代的中华和钟等。感受中华民族千年青铜古文化的风采。
在“传统青铜打击乐器铸制技艺”中,了解编钟制作中陶范铸制的制作过程。并实际敲击演奏了编钟,通过触发正鼓部和侧鼓部,去辨认“一钟双音”的音程关系,寻找编钟音列的排列规律。同学们还通过敲击甬钟和钮钟,来区别它们的声音特点,进而发现甬钟的制作工艺对声音传播所起到的作用。

此次活动,同学们了解了制作青铜器乐器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和复杂的工艺,同时还需要对音乐的律学理论和美学有深入的认识。同学们表示会进一步去补充对于中国礼乐制度和曾侯乙编钟的相关历史的拓展学习。
调律专业的郑少康同学说:观看过编钟之后我便对这音乐史上的奇迹而深深臣服。编钟和钢琴在律制以及音乐表现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魅力。与钢琴相比,虽然它们在音高标准、音阶结构、调性关系、演奏技巧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是人类音乐文化的瑰宝,为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音乐体验和文化享受。
音乐制作的陈宇航同学说:通过这次活动,了解了中国古代的音乐,体会了祖先们的聪明才智,聆听距今2400余年的声音,让我对制作音乐有了新的灵感,可以通过现代音乐的旋律,加上古老的声音,来发扬编钟的故事,讲述中华的文化。同学们表达出了对音乐艺术和传统文化的追求与热爱。
此次研学活动旨在告诉同学们,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曾侯乙编钟的保护与研究不仅是对古代音乐的尊重,也是对人类智慧和艺术成就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