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

职教活动周预热 | “探古索源·新工开物” 从课堂走向社会传递中国传统技艺之美

作者:王滨 罗婷 宋智超 编辑:赵玉芳 出品部门: 发布时间:2023-05-09 点击次数:

为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弘扬传统文化,4月29日至5月3日,由湖北艺术职业学院设计学院与湖北厚土文化遗产保护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探古索源·新工开物”——迎“五一”活动在武昌区昙华林考古匠文遗产业园Y5栋成功举办。来自设计学院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全体教师,18名学生志愿者以及企业方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共同为公众带来一场传统技艺深度体验和成果的精彩展示。

 

 

本次活动内容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文保技能训练现场体验,二是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教学成果展,现场吸引了一大批中小学生和社会人士观摩、参与体验。

我校学生志愿者现场演示金石传拓、书画装裱等技能训练过程,指导公众参与互动、交流、体验,向游客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传统技艺体验过程中带来的乐趣。项目受到众多游客欢迎,他们纷纷排队等候参与体验。

此次成果展作品来源为本届学生毕业作品、往届优秀学生作品及教师作品,通过文物复仿制品实物、文物修复的展示需求形态、修复过程照片、文创开发产品、文字解说等形式,向公众普及正确的文物保护知识,让公众了解保护与修复文物过程中蕴含的技艺、历史与科技。展览首日,本届毕业生冯晨的作品《花开富贵》售出,胡於怀老师的作品《四大天王》被游客高价咨询,公众的广泛参与和喜爱点燃了学生志愿者对专业学习的热情。

5月5日,为进一步了解一线学生志愿者的体验与感受,为14日至20日的职教周活动做好充分准备,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教研室主任王滨组织教师及学生志愿者召开经验总结会,学生志愿者畅所欲言,深入交流了本次活动带给他们的思考。

 

 

宋智超:此次活动,我觉得最吸引游客目光的是前台的书法体验项目。文字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瑰宝,不管是本地还是外地来的游客都对书法体验有很大兴趣,如果后期还有类似活动,可以用书法体验来引流。大学期间当志愿者,首次独立面对社会,我们不要害怕,要勇于迈出第一步,利用好机会,锻炼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田一凡: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姐姐带着一个外国人在看我们的展品。那个姐姐问我会不会用英文介绍,我感到很抱歉,但是我尽量用直白的方式给他们介绍了一个青铜器的仿制过程,虽然那个外国人听不懂,但是他很认真地看着我讲解。那时候我觉得我会说英语,我的知识储备足够丰富就好了,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传播展示我们的文化,那一刻我突然发现学习专业知识和英语口语的意义了。

刘岳:本次志愿者活动给我的体会是,自己的沟通能力得到加强,更放得开,感到自己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加强,让自己对本专业,让游客对本专业以及传统文化更加了解,更感兴趣。活动需要改进的是:很多游客对本次活动不知晓,应该扩大宣传,展品信息介绍可以增加多种语言,方便外国游客观赏。

郭志琴:非常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在昙华林做志愿者。我最大的感触是,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去与各地来武汉游玩的人沟通,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起他们对咱们中国文化的热爱。这次志愿者活动让我非常充实,希望学校以后能开展更多与文博专业相关的活动,我会积极踊跃报名参加!

陈憬愷:可以加大宣传,让有兴趣的游客主动进入二楼展厅观赏,这样我们可以将所学的装裱技术向游客讲解,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技术;可以多增加一些志愿者,明确分工和管理;增加更多的体验性项目,吸引更多游客参与,让他们对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如游客需完成某项工艺,可进行付费我们协助他们完成。

陈瑞:通过这次活动,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专业能力知识不足。当游客问你这是什么的时候,只是知道大概的方向,没有更深的了解。志愿者人员安排存在临时调动的情况,没能及时适应,提前培训一下会更好。

徐航:在当志愿者期间,我更倾向于对游客的作品进行装框塑封裁剪等实操工作,有时裁剪时间长游客不耐烦,我也会将手头工作做好。在游客参观展品时,我还是缺少对游客的引导讲解。

本次“迎五一”活动作为职教周的预热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增强了文保专业师生对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自信心,也提升了企业与学校深化合作的信心,为学生创造了更加专业的教学实践平台。